差异最终归结为一个简单的问题——是否有人能够立即根据您的原理图理解你的电路并对其进行故障排除;
如果你过去一直在设计糟糕的原理图,或者你只是不知道最佳的设计技巧,请不要担心。
首先,每当有两根电线形成一个交点并共享一个器件连接时,该交点就需要有一个电气节点。
但是,没有电气节点的交叉导线不具备电气链接关系,仅仅是视觉上的交叉而已。
在为相交导线添加电气节点时,还建议避开使用 4 路交叉点,因为这可能会在读取电路时增加混淆。
相反,选择一组共享交叉路口,如下图所示,其中每个交叉路口都有自己独特的连接。
原理图的目标是使你的电路更具阅读性,或者将其交给其他工程师时尽可能容易理解,所以最好能够降低任何不必要的网络连接。
当有多个Pin脚需要连接时,不可以使用走线去连接,这样会使图纸变得杂乱无章,能够正常的使用网络标号来代替走线,主从器件放置相同名字的网络标号则视为连接,这样做能加强原理图的可读性,而不会增加任何不必要的混乱。
将网络命名为“CLK”比将网络命名为“10 MHz clock to PIC”要简单得多。
如果这是你的一张原理图,那么你可能会惊讶地发现,有几种不同的办法能够绘制原理图符号。
为了使原理图上的事物井井有条且保持一致,请使用相同的符号来表示同一器件。
例如,在原理图上放置一个IEEE电阻器,而后又画一个IEC电阻器,只会导致混淆。
在绘制原理图之前,请花时间查看所有已知的器件符号,并在每个项目中一致地使用它们。
例如,每个电阻器都应遵循 R1、R2、R3 等一致的命名顺序。在Jupiter里提供了批量编辑功能。
如果您使用的是现有 Jupiter 库中的零件,例如 电阻、电容、电感零件,这些指示符已为您设置。
同样,如果你计划使用具有特定性能要求的组件,则还应该要考虑在符号上添加标签。
例如,你在大多数情况下要为具有特定走线宽度要求、特殊屏蔽需求或阻抗的部件添加标签。
在提示 4 的基础上,如果阅读具有符号名称、值和标签的不同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原理图,会感到很痛苦。
在原理图上放置符号时,无论元件的位置如何,都应花时间将所有名称和值定向到同一方向。
对于大多数电气原理图,除了一些小的例外,信号输入将始终来自左侧,信号输出将始终在右侧。
这样一来,当基本功能区域在单独的板材上明确定义时,可以更轻松地检查和排除电路故障。
目标不是填满原理图的每一寸,而是保持电路在逻辑上的分层和组织,以便于阅读。
我们建议始终绘制可以在标准纸上轻松打印和查看的原理图。在美国,是 8.5 英寸 x 11 英寸,在欧洲,使用的 A4 尺寸为 210 毫米 x 297毫米。
为什么要将原理图限制为此尺寸?因为大多数人只可以使用具有标准页面大小的打印机。
由于此尺寸限制,我们还建议在需要时使用多个原理图图纸,以保证逻辑示意图易于查看,而无需平移。
即使原理图没有打印出来,功能原理图块在 PDF 中的多个工作表之间翻页也比手动平移一张大图纸更容易。
如果原理图纯粹是为了电器连接而制作的,不是关于放置的规则,只有一个例外,那么它就是用于去耦电容器。
当你需要平滑来自集成电路等敏感元件的电源信号时,这些元件至关重要。在原理图上放置去耦电容时,将其定位在靠近物理PCB布局上将要放置的元件的位置。
这是一个简单的工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跟踪多个原理图,知道谁设计了它们,并知道你正在查看哪个版本的设计。
更重要的是,如果你在一年后再次拿起你的原理图,你能否阅读和解释你所画的东西?
原理图是每个电子设计的基础,花时间尽可能高效地清晰地传达信息是有意义的。
可以帮助到接收到你的原理图的另一位工程师进行PCB布局,并且还有助于在后期生产中对电路进行故障排除。